近日消息稱,特斯拉宣布將于9月30日推出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原型機,馬斯克直言這是特斯拉今年“最重要的產品”,并且2023年特斯拉將開始生產第一臺人形機器人。特斯拉的這一利好消息也帶火了A股的一眾工業機器人概念股,機構認為隨著國產機器人的性價比逐漸提升,多元化需求將推動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快速增長。
亞威股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透露,公司控股子公司亞威徠斯機器人制造(江蘇)有限公司從事工業機器人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近期其戰略合作伙伴從亞威徠斯采購的工業機器人批量化訂單,經客戶集成后為特斯拉等客戶提供服務。

據了解,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連年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同比增長54.4%。銷量為25.6萬臺,同比增長48.8%。今年一季度行業繼續保持增長,1-3月工業機器人產量10.2萬套,同比+10.2%,其中3月產量4.4萬臺,同比+16.6%。
從工業機器人下游領域來看,鋰電、新能源車、光伏、半導體等新興行業仍保持較快增長,而3C、一般工業等受消費萎靡、大宗商品漲價影響,需求較為疲軟。從產品結構來看,據MIRDATA數據統計,協作、SCARA和大六軸機器人增速較快,主要系在鋰電新能源領域應用增多,小六軸機器人略有增長,而Delta機器人多用于消費領域,同比略有下滑。
隨著工業機器人的崛起,機構對其相關股票的關注度也明顯提升。
工控界“小華為”匯川技術在近期接受超250家機構調研時曾表示,工業機器人是公司的戰略業務之一,公司從2016年開始做工業機器人業務,從SCARA機器人往六關節機器人延伸,從小六關節機器人往大六關節機器人延伸。公司近期也發布了負載60kg-80kg的六關節機器人。
隨著產品不斷豐富,針對目前公司深耕的下游領域,匯川技術工業機器人產品的應用逐漸從3C、鋰電、光伏,往汽車裝配、金屬加工等行業進行延伸。預計工業機器人業務今年仍會取得較快增長,雖然產品仍以SCARA為主,但是六關節機器人占比會逐漸提升。
另一家機構調研寵兒工業機器人龍頭埃斯頓在近期接受調研時也透露,目前公司機器人產能經過柔性化改造之后可達20,000臺套/年。此外,為進一步支撐埃斯頓發展戰略,埃斯頓機器人智能產業園二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中,2023年可以投入使用,最終實現5萬臺套產能。
埃斯頓認為,目前鋰電和光伏等新能源行業的自動化市場規模在快速擴張,公司判斷未來2-3年仍會持續高速增長。公司在新能源行業是以自身具備的自動化核心部件和工業機器人為核心優勢向下游延伸,抓住新能源行業發展機遇,發展基于公司自身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工業機器人為基礎的自動化相關業務。
同為工業機器人龍頭的拓斯達在機構調研中也指出,公司自產多關節工業機器人今年以來表現較好,公司推出了多款四軸機器人、六軸多關節機器人、并聯機器人、GU80S系列五軸橫走式機械手等產品。值得注意的是,拓斯達工業機器人所應用的控制器全部為自研,公司自研的多合一伺服驅動器目前正在逐步替代過程中。
對于下半年的工業機器人行業情況,國內工業機器人第一梯隊企業埃夫特表示,公司業務跟制造業的投資強度和投資周期密切相關,在疫情發生后,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機器換人帶來的好處,也催生了一些行業對機器人的需求。如食品、飲料行業等機器人的搬運、碼垛、上下料的應用都會給公司帶來一些新的商機。同時,公司擁有小負載、中負載以及大負載全系列機器人產品,能夠滿足噴涂、焊接等不同領域的應用。
今年來,機構對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賽道相關股票關注度較高。中信證券認為,未來幾年,中國正處于制造智能化升級關鍵時期,智能制造在物理空間的主要載體是工業自動化,在信息空間的主要載體是工業互聯網,是工業自動化的發展方向。
東吳證券認為,在下游剛需的驅動下,2022年工業機器人行業的旺季有望后置,待疫情平復后行業將出現恢復性增長。中長期來看,隨著國產機器人的性價比逐漸提升,疫情加速“機器換人”,多元化需求將推動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快速增長。